腦垂體瘤多發生于20~50歲的青壯年,老年尤其小兒少見,男女發病率大體相等.垂體瘤是一組從垂體前葉和后葉及顱咽管上皮殘余細胞發生的腫瘤。臨床上有明顯癥狀者約占顱內腫瘤的10%。男性略多于女性,垂體瘤通常發生于青壯年時期,常常會影響患者的生長發育、生育功能、學習和工作能力。臨床表現為激素分泌異常癥群、腫瘤壓迫垂體周圍組織的癥群、垂體卒中和其他垂體前葉功能減退表現。
腦垂體瘤的常見癥狀主要有以下五種:
1.視神經受壓。由于腫瘤生長在蝶鞍內,向上發展則壓迫視交叉或視神經而造成視力、視野的改變,90%以上的病人都有視力減退,也可為單眼視力減退,甚至造成一目或雙目失明。
2.內分泌及代謝障礙。是典型的垂體瘤癥狀。垂體腺內分泌功能很復雜,主要是在中樞神經的支配下,通過內分泌控制人體的生長、發育、物質代謝及性器官、性功能等生理活動的調節。腫瘤向上可使丘腦下部,向后可使垂體后葉受累。垂體后葉含有抗利尿激素與催產素等,故垂體后葉受累可出現尿崩癥。
3.垂體功能低下。垂體功能低下的程度與正常垂體腺細胞受壓的程度有關。由于垂體前葉機能低下以致其所控制的內分泌腺萎縮,表現多方面的功能障礙:①性功能低下及第二性征的改變;②甲狀腺功能減退;③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
4.垂體功能亢進。嗜酸性細胞能產生生長激素及催乳激素。嗜堿性細胞產生促甲狀腺激素、促腎上腺激素及促性腺激素等。因此,這類腫瘤可造成垂體功能亢進,尤其是在早期。嗜酸性腺瘤雖可有生長激素分泌過多,但又可擠壓嗜堿性細胞,造成其功能低下。
5.垂體后葉及丘腦下部受累。腫瘤影響垂體后葉或丘腦下部則可產生嗜唾、多飲、多尿、體溫低下以及水、電解質及脂肪代謝障礙等。
其臨床表現有可能出現如下1種或幾種:
1.頭痛.
2.視力視野改變(單眼或雙眼看東西不清楚,容易撞門框,重者逐漸發展至失明或突然頭痛失明)
3.月經紊亂,停經,泌乳(自發的乳房流奶水或觸碰乳房后流奶水),不能懷孕,性欲性能力改變(多為性能力減退),體毛減少,皮膚改變(變薄)
4.肢端肥大癥:手腳,頭顱,胸廓及肢體進行性增大,手足掌肥厚,手指增粗,遠端呈球形,前額隆起,眼眶,顴骨即下頜明顯突出,牙縫增寬,口唇變厚,鼻梁寬而扁平,耳廓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