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作為一個非常敏感的部位,如果出現便血、疼痛、脫出等一些相關癥狀,人們均能輕易察覺到,但并非所有人都會對這些相關癥狀引起重視。腫物脫出是多種肛腸疾病的一個共同表現,內痔、肛乳頭瘤、直腸息肉、直腸黏膜脫垂等疾病均有可能性;颊呷粢话愣际亲栽\自治,如果僅靠吃藥打針是根本無法徹底治愈,相反還會加重病情的發展,導致病癥“反彈”,脫出物越來越長,甚至越來越頻繁。尤其伴有便血及排便習慣改變時,有必要到醫院做針對性檢查。
肛門“肉球”
當心是直腸脫垂
不少腫物脫出患者在來院前以為是痔瘡,到醫院檢查后才發現所謂“痔瘡”竟是直腸脫垂或腸息肉。一些患者為圖方便,僅靠涂抹藥膏、吃藥打針,企圖將肉球化掉,事實上,腫物脫出可能是多種病情的表現,即使是痔瘡引起的脫出,盲目用藥也不能達到根治目的。
直腸脫垂作為一種常見病、高發病,長期以來都沒有引起患者的廣泛關注。輕者僅有少許直腸黏膜脫出肛門外,常有黏液溢出,脫出物表面光滑,當黏膜損傷,可發生潰瘍和出血。嚴重者有脫出因長期拖延不治,導致脫出物已有成人的拳頭大小,肛門括約肌嚴重松弛,甚至還引起大便失禁。
脫出便血“結伴”
自診自治要不得
便血、脫出算得上是兩種關系非常緊密的“伙伴”,痔瘡、肛乳頭瘤、腸息肉、直腸脫垂等,特別是直腸脫垂未能及時復位,脫肛將逐漸加重,除排便用力時引起脫肛外,在咳嗽、走路等稍有腹壓的情況下,都可引起脫肛,往往不能自行縮回。由于經常脫出,排出黏液會污染內褲,導致肛周潮濕,引發瘙癢。
此外,經常脫出還會導致腸道粘膜受損傷,發生潰瘍,引起出血和腹瀉。如脫出的腫物不能縮回,容易發生炎癥、腫脹,則出現疼痛,又進一步加重便秘。另外,脫垂在直腸內反復下降和回縮,引起黏膜充血水腫,常由肛門流出大量黏液和血性物。患者常感盆部和腰骶部墜脹、拖拽,會陰部及股后部鈍痛等。如患者同時伴有便血、膿血便、排便習慣改變等癥狀,更應引起重視,很有可能是腸道惡變的暗中“潛伏”。
市民在平時洗澡或是如廁時,發現腫物脫出,最正確的方法就是及時到醫院檢查確診,找清是何種病因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