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學認為,肛瘺的形成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
(1)外感六淫之邪所致:如《河間六書》云:“蓋以風、熱、燥、火、濕邪所致,故令肛門腫滿,結如梅核,甚至乃變而為瘺也。”
《本草綱目》云:“漏屬虛與濕熱。”均明確認識到肛瘺與風、熱、燥、火、濕邪侵襲人體有關。
(2)痔瘡久而不愈:《諸病源候論》云:“痔久不瘥,變為瘺也”。
(3)飲食肥甘厚味,恣酒,憂思,便秘,房勞過度:《千金方》云:“肛門主肺,肺熱應肛門,熱則閉塞,大行不通,腫縮生瘡”。
《丹溪心法》曰:“人唯坐臥濕地,醉飽房勞,生冷停寒,酒面積熱,以致榮血失道,滲入大腸,此腸內臟毒之所由作也。”而《外科
正宗》云:“夫臟毒者,醇酒厚味,勤勞辛苦,蘊毒流注肛門結成腫塊。”
(4)其他原因:《薛氏醫案》云:“臀,膀胱經部分也。居小腹之后,此陰中之陰,其道遠,其位僻,雖太陽多血,氣運難及,血亦
罕到,中年后尤慮此患。”據此,認為肛瘺與局部氣血運行不足有關。
對于病變過程,《內經》認為是因:“營氣不足,逆于肉理,乃生癰腫。”《千金翼方》則明確指出瘺是癰疽的后遺疾患,云:
“一切癰疽,皆是瘡瘺根本所患。癰之后膿汁不止,得冷即是鼠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