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左、右髂總動脈
腹主動脈平第4腰椎下緣的左前方,分為左、右髂總動脈left/right common iliac artery,沿腰大肌內側斜向外下,至骶髂關節前方又分成髂內、外動脈。髂總動脈的內后方分別有左、右髂總靜脈left/right common iliac vein伴行,左髂總靜脈在第5腰椎下緣的右前方與右髂總靜脈匯合成下腔靜脈。因此,右髂總動脈起始部位則痊于左髂總靜脈末段的前方。
(二)髂外動脈
髂外動脈external iliac artery沿腰大肌內側緣下行,穿血管腔隙至肌部。右髂外動脈起始部的前方有輸尿管跨過,其外側在男性有睪丸動、靜脈及生殖股神經與之伴行,至其末段的前方有輸精管越過。在女性,髂外動脈起始部的前方在卵巢動、靜脈越過,其末段的前上方有子宮圓韌帶斜向越過。髂外動脈近腹股溝韌帶處發出腹壁下動脈和旋髂深動脈,后者向外上方貼髂窩走行,分布于髂肌和髂骨等。
髂總動脈及髂外動脈的投影:自臍左下方2cm處至髂前上棘與恥骨聯合連線的中點間的連線,此線的上1/3段為髂總動脈的投影;下2/3段為髂外動脈的投影。上、中1/3交界處即為髂骨動脈的起點。
(三)髂內動脈
髂內動脈 internal iliac artery為一短干,長約4cm,于骶髂關節前方由髂總動脈分出后,斜向內下進入盆腔。其前外側有輸尿管越過,后方鄰近腰骶干,髂內靜脈和閉孔神經行于其內側。主干行至坐骨大孔上緣處一般分為前、后兩干,前干分支多至臟器,后干分支多至盆壁。髂內動脈按其分布,又可分為壁支與臟支(圖1)。
圖1 盆部的動脈
1、壁支
(1)髂腰動脈iliolumbar artery:起自后干,向后外方斜行,分布于髂骨、髂腰肌、腰方肌和脊髓等。
(2)骶外側動脈lateral sacral artery:起自后干,沿骶前孔內側下行,分布于梨狀肌、尾骨肌、肛提肌和骶管內諸結構。
(3)臀上動脈superior gluteal artery:起自后干,多在腰骶干與第1骶神經之間,向下穿梨狀肌上孔至臀部,分布于臀肌及髂關節。
(4)臀下動脈inferior gluteal artery:起自前干,多在第2、3骶神經之間,向下穿梨狀肌下孔至臀部,分布于鄰近結構。
(5)閉孔動脈obturator artery:起自前干,與同名靜脈和神經伴行,沿盆側壁經閉膜管至肌部,分布于鄰近諸肌及髂關節。該動脈穿閉膜管前尚發出一恥骨支,與腹壁下動脈的恥骨支在恥骨上支后面吻合,有時吻合支粗大,形成異常的閉孔動脈,出現率占17.95%,行經股環或腔隙韌帶的深面,向下進入閉膜管。在施行股疝手術需切開腔隙韌帶時,應特別注意有無異常的閉孔動脈,避免傷及,以防出血。
2、臟支
包括膀胱上動脈、膀胱下動脈、子宮動脈、直腸下動脈以及陰部內動脈等(各動脈的行程與分布,在盆內臟器及會陰部敘述)。
骶正中動脈亦分布于盆部(詳見腹膜后隙的腹主動脈)。
共3 頁 [1] [2] [3] 下一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