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35884.cn
大腸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占我國惡性腫瘤死亡率的第 5 位,最近 20 年來大腸癌的發病率增加了 2 倍,根治手術后約 50% 患者 5 年內出現局部復發或遠處轉移,這成為影響治療效果和死亡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提高結直腸癌手術和綜合治療的效果,研究結直腸癌預后及其影響因素,正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結直腸癌預后與多種因素有關,涉及到腫瘤的生物學特性,早期的診斷與分期,治療方式等因素。現將近年的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1 Dukes 分期與預后自 Lock-hart-Mummery 于 1926 年第一次提出直腸癌分期與預后的關系,以及 Guthber-Duckes 于 1929 年建立了直腸癌組織病理學分期系統以來,其內容雖經國內外學者及組織作了補充和改良,但直至目前,結直腸癌的分期仍以 Duckes 分期法最為通用,是國際上最權威的分期法之一。 Duckes 理論揭示了結直腸癌主要是繞腸壁環形浸潤生長及其淋巴轉移途徑,反映了癌腫的生物學行為,是精確地反映疾病的程度,選擇治療方案、評估預后的標準。多數資料表明,結直腸癌 A 、 B 、 C 期的 5 年期生存率分別為 60% ~ 90% , 40% ~ 50% , 20% ~ 35% 。手術切除侵犯肌層以下的 5 年生存率為 80% ~ 90% ,無淋巴結轉移的 5 年生存率為 60% ~ 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