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期:
									2006
									-
									10
									-
									17
									  作者:
									
									  來源:
									
									  責編:
									
									  閱讀次數: |  
							
								
									| 腎臟是機體的排泄器官。腎小球腎炎、腎功能不全等腎臟疾病會給機體帶來很大危害。如人體所需三大營養物質之一——蛋白質,就會因腎臟排泄功能的障礙隨尿排出丟失。所以通過飲食給機體以蛋白質的補充十分必要。但是蛋白質的補充并非越多越好。
    蛋白質在體內被加工利用,代謝產物尿素、尿酸、肌酐等要經腎臟排泄。而被病變所累的腎臟,功能有所下降,飲食過多的蛋白質,給腎臟以大量代謝物排泄,如同給體弱多病的人肩上多加一副擔子,使腎臟越來越“衰弱”。最終導致腎功能不全,蛋白質及其它物質代謝產物排泄能力極度衰竭,代謝產物蓄積體內,使人體自身中毒,危及生命。
    那么,怎樣才能合理掌握補充蛋白質的量又不致于損傷腎臟呢?
    腎炎病人補充蛋白質要以質量較高的動物蛋白如牛奶、雞蛋、瘦肉為主;急性腎小球腎炎,每日補充蛋白質20克左右;慢性腎小球腎炎一般每公斤體重每日不少于1克。對于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就要予以低蛋白,但質量高,含足夠熱量的飲食。每天蛋白質攝人不少于35克。高質量蛋白質是指含必需氨基酸高,而非必需氨基酸低的蛋白質。以禽蛋類及乳類為主,輔以肉類、魚類。主食最好采用麥淀粉(面粉抽提去蛋白質即麥膠面制品),盡量少用精面食,以減少非必需氨基酸的攝人。
    由此可見,腎病患者補充蛋白質并非越多越好,而是在限量下越精越好。 |  
 
							
								| 中國導醫網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中國導醫網同意并注明出處。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聯系我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