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期:
									2006
									-
									10
									-
									17
									  作者:
									
									  來源:
									
									  責編:
									
									  閱讀次數: |  
							
								
									| 病主要特點有全身明顯水腫,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膽固醇升高,是許多疾病的一個癥候群,可生于下列疾病:急慢性腎炎、類脂性腎病、紅斑性狼瘡、糖尿病性腎小球硬化癥、過敏性紫癜,藥物過敏等。中醫分脾虛濕盛、腎氣不因、濕熱壅滯等類型,現分述如下。 
①脾虛濕盛型:全身水腫明顯,尿少,面色蒼白,身重倦怠,胸悶,腹脹,食欲減退,腹瀉,舌淡苔薄,脈濡弱。治療應益氣健脾,通利水濕。采用下方:黃芪30克,白術15克,茯苓30克,豬苓15克,防己l5克。澤瀉12克、桂枝6克,白芥子19克,大腹皮15克,生姜6克,赤小豆30克,水煎服。 
②腎氣不固型:下膠水腫明顯,尿多,大量蛋白尿,面色蒼白,倦怠怕冷,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腹瀉,舌淡苔薄,脈細微心治療應溫腎補陰,固澀精氣。采用下方:淮山藥30克,熟地15克,蒼術15克,桑椹子30克,知母、黃柏各12克,炙龜板15克,益母草30克,杜仲15克,水煎服。 
③濕熱壅滯型:全身水腫,皮疹癌癢或有濕疹、皮膚感染,尿少而赤,有尿痛。舌苦黃膩,脈濡滑數。治療應清熱利濕。采用下方:白花蛇舌草30克,蟬衣9克,蒼術12克,黃柏12克,苦參12克,胡黃連6克,地膚子30克,白癬皮15克,銀花15克,連翹1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 |  
 
							
								| 中國導醫網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中國導醫網同意并注明出處。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聯系我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