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紫癜是全身性以小血管損害為主要病理基礎,臨床以皮膚紫癜、出血性胃腸炎、關節炎及腎損害為特點的綜合征。在過敏性紫癜病人中,約1/3以上可出現腎損害,其預后主要取決于腎病變的嚴重程度,因此將過敏性紫癜所引起的腎損害稱為過敏紫癜性腎炎。
發病原因
本病常發生于10歲以下兒童,成年人(>20歲)中少見。好發生于寒冷季節。約1/3患者有細菌、病毒等先驅感染史,但未能證明與鏈球菌感染的肯定關系。約1/4患者與魚、蝦類過敏或預防注射、藥物有關。大多數患者呈良性、自限性過程,多數患者經正確治療于數周內痊愈。但也有反復發作或遷延數月、數年者,約50%病人病程反復發作。
關于過敏性紫癜性腎炎在過敏性紫癜中的發病率,報道不一,南通醫學院錢桐蓀教授統計國內外報道2840例,有紫癜性腎炎者占37.6%。
紫癜腎炎臨床表現
(1)腎外癥狀表現包括:①皮疹,出血性和對稱性分布。皮疹初起時為紅色斑點狀,壓之可消失,以后逐漸變為紫紅色出血性皮疹,稍隆起皮表。皮疹常對稱性分布于雙下肢,以踝、膝關節周圍多見,可見于臀部及上肢。皮疹消退時可轉變為黃棕色。大多數病例皮疹可有1~2次至多3次反復,個別可連續發作達數月甚至數年。②關節癥狀表現,多數以游走性多發性關節痛為特征。常見受累關節是膝、踝和手。癥狀多于數日內消退,不遺留關節變形。③胃腸道癥狀表現,最常見為腹痛,以臍周和下腹為主,陣發性絞痛。可伴有惡心嘔吐及血便,偶見吐血。在兒童有時可并發腸套疊、腸梗阻和腸穿孔。④其他癥狀表現,如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少數有肺出血所致咯血,腎炎所致高血壓腦病或腦紫癜性病變所致抽搐、癱瘓和昏迷。(2)腎臟癥狀表現:多見于出疹后4~8周內,少數為數月之后。個別見于出疹之前或出疹后2年。最常見表現為孤立性血尿,國內報道有1/4~1/2病例表現為肉眼血尿。蛋白尿多屬輕微,但也可發展成大量蛋白尿而表現為腎病綜合征。少數病例可出現急性腎功能惡化。部分患者可有高血壓和水腫。
紫癜性腎炎預防和護理
首先應避免接觸誘發本病的各種“不正之氣”,避免魚、蝦、蟹、花粉、牛乳等可能誘發過敏性紫癜性腎炎的飲食。其次應注意防寒保暖,預防感冒,注意運動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再次,患病后,要臥床休息,避免煩勞過度,節制房事,忌食煙酒。飲食宜富于營養,易于消化,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對于尿血患者,應忌食辛辣、香燥刺激物及海鮮發物,如公雞、海魚、牛肉、羊肉、鵝等,以免助熱化火,加重病情。尿蛋白多者,應注意不過多食用高蛋白飲食,以防虛不受補。
頁次:[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