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06
-
10
-
17
作者:
來源:
中華網健康頻道
責編:
閱讀次數:
|
筆者采用自擬加味四金排石湯配合西醫療法治療泌尿系結石,取得了滿意療效。
一、臨床資料:本組60例患者,符合衛生部藥政局(1987年)《中藥治療尿路結石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氣滯血瘀型和濕熱下注型診斷標準。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最小21歲,最大52歲,平均年齡32.2歲。病程最短3小時,最長4.6年。單發性結石21例,多發性結石39例,包括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尿道結石等。結石橫徑最大0.8cm,排石時間最快3天,最慢68天,平均治療31天。
二、治療方法:中醫用清熱利尿、行氣緩急、化堅排石法,西醫解痙止痛,控制感染,利尿排石,維持正常代謝。
中藥用自擬加味四金排石湯:金錢草60g,海金沙30g,雞內金30g,石韋、生地、車前子、白芍、川楝子、杜仲各15g,郁金、牛膝各12g,甘草9g。若腎絞痛加元胡20g,烏藥10g,白芍增至30g;血尿加白茅根30g,炒蒲黃10g,生地加至20g;濕熱重者加黃柏、梔子各12g,滑石30g;氣滯血瘀重者加乳香、沒藥各10g,炮山甲10g。水煎服,每日1劑,12劑為1療程,一般服藥2~3個療程。服中藥同時可配合針刺治療,腎絞痛較重者取腎腧、膀胱腧、三陰交,針刺后用6805治療儀通電治療20~30分鐘。
病人大量飲水,盡可能使每日尿量維持在2000ml以上,并配合西藥解痙利尿劑,合并感染者宜選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腎絞痛嚴重、惡心嘔吐不能進食者,給予能量合劑,以維持正常代謝。解痙止痛以654-2,每次10~20mg肌注或靜滴。
結果:療效判定依據衛生部藥政局(1987年)《中藥治療尿路結石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療效標準。以上病例經治療,痊愈36例,有效24例,無效病例0例。
體會:泌尿系結石,多見于青壯年,常見臨床表現有腰腹疼痛,血尿,尿路感染,或尿中帶有砂石,或尿閉,甚或腎功能衰竭等,屬于中醫“淋證”、“腰痛”等范疇。祖國醫學認為,本病發生主要是氣滯血瘀、下焦濕熱和脾腎虧虛所致。情志不節,肝失疏泄,氣滯血瘀,使膀胱氣化不利,蓄積化熱,熱灼尿液,聚為結石;濕熱下注,蘊結膀胱,煎熬尿液中雜質結而為石;脾腎虛衰,氣化無力,清濁不分,尿中雜質,沉積為石。以上諸因均可致石阻尿路,尿路梗塞,發生絞痛;或結石損傷血絡而見血尿,結石閉塞而見尿閉;若合并感染可見尿頻、尿急、尿痛等癥。對其治療,宜清熱利尿,解痙緩急,化堅排石。
加味四金排石湯中,以金錢草、雞內金清熱利尿、化堅消石為君;海金沙、石韋、生地、車前子利水通淋、涼血清熱為臣;川楝子、郁金、白芍行氣活血、緩急止痛,杜仲、牛膝補腎助膀胱氣化、導石下行,共為佐藥;甘草與白芍相合可緩急止痛,且可益氣健脾、調和諸藥。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方中藥物具有溶石、抗炎、利尿、解除梗阻、促進結石下移等功效,配合西藥與電針可解痙利尿、控制感染、促進結石排泄等,迅速緩解癥狀,標本并顧,病人易于接受。 |
| 中國導醫網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中國導醫網同意并注明出處。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聯系我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