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子的移動速度決定著能否成功懷孕,是判斷不育的重要原因。那么您知道精子的移動速度該有多快嗎?   精液檢查是男科試驗里一步相當重要的檢測標準。常規(guī)的精液檢查指標包括:精液量、色澤、酸堿度、凝集、液化、精子計數、精子活力等。其中精子活力是十分重要的一項指標,但過去全憑檢驗師在顯微鏡下根據肉眼觀察的結果進行主觀判斷,它不僅受檢驗師技術水平的影響,而且?guī)в邢喈數闹饔^性。有的實驗室按世界衛(wèi)生組織規(guī)定的方法,根據精子運動的好壞進行分級記錄,有的只籠統(tǒng)地作一粗略評估,記錄為良、中、弱。因此,精液檢查一直處于較低的水平。70~80年代,國外先后研制出激光光散射測量技術和計算機圖象處理自動分析系統(tǒng),使精液檢查的水平達到了十分精確和完善的程度。可喜的是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已自行設計和研制了上述兩個系統(tǒng),填補了國內空白,使我國的精子功能分析技術達到了國際水平。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科學技術研究所馬曉年等利用與清華大學聯(lián)合研制的這兩套儀器設備進行了上千例正常人和不育癥患者的精液檢測,同時還對大熊貓、大鼠、小鼠、牛、等不同種屬動物的精液進行了檢測,取得大量第一手資料。   在長期的研究中,我們發(fā)現,正常人精子運動速度的分布峰值為36微米/秒,其平均運動速度為35微米/秒,而不育癥患者的精子運動速度分布峰值為32微米/秒,平均運動速度為31微米/秒,兩組間存在顯著差異。   臨床上,統(tǒng)計出來的數字顯示,男性不育癥患者中有20%左右為無精癥,30%左右為少精癥,40%左右的人精子運動速度低于31微米/秒(其中半數低于28微米/秒)。由于男性不育癥患者有相當一部分人精液檢查貌似正常,實際上精子的運動能力低下,所以我們初步認為,如果一個人的精子平均運動速度低于28微米/秒時應視為弱精癥(即精子活力差,或曰精子運動能力差)。根據動物實驗結果發(fā)現,精子運動速度的高低有顯著的種屬差異,速度低的生育率也低。比如牛的精子運動速度可達50~70微米/秒,小鼠和大鼠可達45~55微米/秒,而大熊貓的精子運動速度僅為20微米/秒左右。大熊貓的繁殖能力低是保護這一珍稀動物的一大難題。由于目前觀察例數還太少,尚不能肯定大熊貓的生育率低就是因為其精子運動速度過低。臨床檢測結果還表明,精子運動速度與精子計數的高低無關;與精液是否液化無關。   如果精子的速度可以提高,不育問題也就能迎刃而解。一是通過中西藥物治療來改善其精子活力;二是通過體外處理方法使精子運動速度提高,然后進行人工授精。實驗表明,將特殊的精子營養(yǎng)孵育液小心加于試管中精液的上方,這時營養(yǎng)液與精液像雞尾酒一樣分層相處,然后把試管放在37°C溫箱中孵育3小時,活動精子就會陸續(xù)游到上層的營養(yǎng)液中,它們的活力將因周圍環(huán)境富含營養(yǎng)物質而得到增強。孵育前精子運動速度為32微米/秒,孵育后可提高到42微米/秒。可見,通過這種特殊的培養(yǎng)方法能使原先運動能力低下的精子一舉變成“運動健將“。據報道,采用這種方法已使許多男性不育患者有了自己的孩子。   以上就是精子的移動速度的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