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源性腹瀉主要表現為腐敗性消化不良,大便每日多次,多在晨起或餐后,常無腸絞痛,大便深褐色,帶泡沫,糊狀便多于水樣便,具有刺鼻的惡臭,含氨量增加,呈堿性反應,鏡檢可見仍具橫紋的肌纖維,尿中尿藍母試驗呈陽性,排氣量較少,但有惡臭,有時病人噯出臭蛋樣臭氣。   胃原性腹瀉診斷首先要排除胃外因素引起的腹瀉,主要依據病史、癥狀和體征,結合胃鏡檢查確定。   1.低酸性腹瀉:   主要是由于慢性萎縮性胃炎、真性胃酸缺乏癥和胃癌患者,胃酸分泌減少,引起腸內細菌過度繁殖。除了有上述消化不良癥狀外,查體上腹可有觸痛,胃癌晚期有時可觸及包塊,也可伴有惡液質。化驗可有缺鐵性貧血、糞潛血陽性或強陽性。胃液分析呈胃酸分泌明顯減少。胃鏡可發現有明顯的胃黏膜萎縮改變或胃癌。   2.高酸性腹瀉   一般的高酸多無腹瀉發生,但是胃泌素瘤是,可以發生嚴重的腹瀉,大便為水樣便,每日大便10~30次,大便量每日可達2500~10000ml,嚴重者可伴有脫水、低鉀和代謝性酸中毒。少數患者可出現脂肪瀉。患者大多數伴有頑固性消化性潰瘍(90%~95%)。也有以腹瀉為唯一癥狀的病例(5%~10%)。胃液分析表明,基礎胃酸分泌明顯增高,而最大胃酸分泌無明顯變化。腫瘤定位檢查時,上消化道內窺鏡、超聲內鏡可發現胃十二指腸或胰腺腫瘤、B超、CT、核磁共振等可確定有無胰腺腫瘤或肝內轉移等。   3.胃排空過速性腹瀉   常見于胃大部切除術后、胃全切術后和胃、腸瘺形成等,其主要原因是胃手術后,失去幽門的限制作用,胃在短時間內迅速排空或通過瘺道流入腸內 ,引起腸內滲透壓急劇增高,腸內分泌大量增加,刺激腸道運動增快,引起腹瀉。常常聽到患者說,“我一吃東西就拉肚子”,常常屬于此種情況。胃切除后,胃酸分泌減少,食物中的細菌滅活能力減弱,引起腸道細菌過度發那只。其診斷依據為:手術史或胃腸造瘺史,在此之前并無慢性腹瀉病史,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腹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