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潰瘍癥狀常不典型可表現為上腹痛及上腹不適等。絕大部分人可出現各種消化不良的癥狀,但是有的也無任何癥狀,直至出現并發癥。那么胃潰瘍患者都會引發什么并發癥呢?   1、出血:出血是潰瘍發生到一定的程度的侵蝕到潰瘍周圍的血管,使血管破裂所致。其出血量的多少及對病人生命的危害程度取決于受到損傷的血管的大小,當潰瘍損傷的為毛細血管時,一般對病人危害較小,也不容易被發現,僅僅在大便隱血檢查時才被發現;而較大血管受損時,可能出現嘔血或者黑便甚至解鮮紅。一般患者在出血前可出現各種消化道癥狀加重的情況,但當出血停止后上腹部疼痛反而減輕甚至消失。   2、穿孔:一般的潰瘍損傷在胃腸道的粘膜肌層,當潰瘍持續進展深達胃腸道的漿膜層時,只剩最外面一層類似于薄薄的一張紙樣,隨時可發生急性胃腸道穿孔,穿孔后胃腸道內容物流入腹腔,導致急性彌漫性腹膜炎。表現為突然上腹部劇痛、惡心、嘔吐、腹部呈板樣,有明顯壓痛及反跳痛,肝濁音界及腸鳴音消失,腹部透視見膈下游離氣體,部分患者甚出現休克狀態,在這種狀況下,患者應立即行急診手術處理,否則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當然,隨著現在醫療條件的提高及患者及時的就診等情況,穿孔的發生率并不是很高,臨床上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只有急性穿孔才需行手術治療。   3、幽門梗阻:幽門管的潰瘍可致幽門括約肌痙攣,潰瘍周圍粘膜組織充血水腫,妨礙食物從胃向十二指腸的推送運動過程,可造成暫時幽門梗阻。在潰瘍愈合后,因瘢痕形成或周圍組織粘連引起幽門口持續性的狹窄。表現為胃排空時間延長,上腹疼痛,脹滿不適,餐后加重,常伴有胃蠕動波、蠕動音、震水音;后期無蠕動波但可見擴大的胃型輪廓,往往大量嘔吐,吐后上述癥狀減輕或緩解,嘔吐物常為隔宿食物,味酸臭。幽門梗阻有器質性和功能性兩種。前者是因慢性潰瘍引起黏膜下纖維化,導致瘢痕性狹窄,內科治療無效,常需外科手術治療,后者由于潰瘍周圍組織炎癥引起充血水腫和幽門反射性痙攣所致,內科治療有效。   4、癌變:慢性胃潰瘍是否會癌變,目前尚有爭議。多數學者認為胃潰瘍癌變是存在的,其癌變率估計在1%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