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agn Cytopathol  2002 Jan;26(1):41-4) 
 細胞病理學診斷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甲狀腺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的“濾泡狀新生物”診斷常常存在誤診,明確診斷必須結合臨床考慮。
 
 賓州大學醫學中心的Baloch ZW博士及其同事指出,甲狀腺細針穿刺細胞學給出的“濾泡狀新生物”診斷無法區別良性和惡性腫瘤,通常診斷為“濾泡性或Hurthle細胞新生物”的腫塊要手術切除活檢明確性質。
 
 研究人員對1024例細針穿刺活檢結果進行分析,其中有184例甲狀腺“濾泡狀新生物”的診斷。結果發現,在122例(67%)接受切除活檢(腺葉切除和全甲狀腺切除各96例和26例)的病例中有37例(31%)屬于惡性,其中非乳頭狀(濾泡狀或Hurthle)癌、乳頭狀癌濾泡狀變和髓樣癌各11(9%)例、25例和1例。男性患者惡性危險大于女性,分別為47%和29%,P < 0.0004。結節直徑大于3厘米比直徑小于3厘米者,患者年齡大于40歲和年齡小于40歲者惡性危險有顯著性差異,其危險度分別為55%和23%(P< 0.0001)、20% 和10%(P =0.0001)。
 
 Baloch博士認為,甲狀腺細針穿刺細胞學給出的‘濾泡狀新生物’診斷通常是不明確的,大多數屬于良性。明確診斷需要結合臨床參數包括性別、結節直徑、患者年齡綜合考慮是否手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