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探討CT對腎上腺腺瘤與轉移瘤的鑒別診斷價值。方法 109例共130個腎上腺腺瘤和轉移瘤,分別觀察腫瘤的大小、邊界、內部結構及其與同側腎上腺的關系,測量腫瘤的平掃和增強后CT值及增強程度,20例做了像素矩陣圖分析,應用接受器工作特性(ROC)曲線對結果進行分析。結果 腫瘤平掃CT值的ROC曲線下面積是0.90±0.05,明顯大于增強后CT值(0.81±0.04)、增強程度(0.71±0.08)和腫瘤大小(0.80±0.04)的ROC曲線下面積;以腫瘤直徑≤3.0 cm,密度均勻,平掃CT值≤20HU,增強后CT值≤35 HU,增強程度≤20 HU為標準,診斷腺瘤的敏感性分別是86%、85%、88%、76%、和74%,特異性分別是68%、69%、90%、74%和59%;腫瘤與腎上腺相連(68%)、平掃CT值<0 HU、CT像素矩陣圖上有輕度負CT值區域只見于腺瘤,邊界模糊或(和)侵犯周圍結構、呈不規則厚環狀強化是轉移瘤的特征。全組總體符合率為93%。結論 綜合分析腫瘤的各種CT征象,CT能鑒別絕大多數腎上腺腺瘤和轉移瘤。   CT掃描是腎上腺疾病影像診斷的主要方法之一,以往文獻多側重于對各種腎上腺腫瘤的CT征象進行分析,較少系統地研究腎上腺腺瘤與轉移瘤的鑒別診斷。筆者通過對109例腎上腺腺瘤和轉移瘤的各種CT征象進行綜合分析,進一步探討CT掃描對兩者的鑒別診斷價值。 材料與方法   本組109例中,男75例,女34例,年齡24~79歲,平均49.2歲。病例包括腎上腺腺瘤58例,其中無功能腺瘤25例(4例發生于惡性腫瘤患者,均經手術病理證實),柯興(Cushing)綜合征腺瘤11例和原發性醛固酮癥(Conn綜合征)腺瘤22例,除5例無功能腺瘤隨訪半年以上無改變、1例Conn綜合征腺瘤由臨床和生化檢查證實外,其他病例都經手術病理證實。轉移瘤51例,4例手術病理證實,1例穿刺活檢證實,其余病例經影像學隨訪有動態變化。轉移瘤的原發腫瘤都有病理證實:肺癌28例,胃癌和腎癌各5例,肝癌、賁門癌和惡性淋巴瘤各2例,結腸癌、乳腺癌、直腸癌、食管癌、胰腺癌、惡性黑色素瘤和惡性胸膜間皮瘤各1例。   采用Picker 1200 SX或島津SCT 4500 TF全身CT掃描機,層厚和層距5 mm或10 mm,74例同時做了增強掃描。在CT圖像上分別觀察腫瘤的大小、邊界、內部結構及其與同側腎上腺的關系,選擇腫瘤的最大層面, 用感興趣區(ROI)分別測量腫瘤在平掃和增強掃描上的平均CT值,并計算腫瘤的增強程度(增強后CT值減去平掃CT值),ROI覆蓋腫塊的1/2~2/3,但需盡量避開出血、壞死區和偽影的影響。應用接收器工作特性(ROC)曲線[1]對腫瘤的大小、平掃CT值、增強后CT值和增強程度進行分析。20例在平掃圖像上對腫瘤進行了CT像素矩陣圖分析,觀察瘤內有無輕度負CT值區域。數據采用均數和標準差表示,統計學處理均用t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