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期:
									2006
									-
									09
									-
									27
									  作者:
									
									  來源:
									中國癌癥信息庫
									  責編:
									
									  閱讀次數: |  
							
								
									| 德國Leipzig大學Horn等報告,有一部分宮頸癌病人對宮頸癌、并可能對人乳頭狀瘤病毒(HPV)相關腫瘤具有家族易感性。對有宮頸癌或HPV相關腫瘤家族史患者的同胞應密切篩查,以便早期發現宮頸癌。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人們已經認識到癌癥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幾種類型的惡性腫瘤有家族聚集傾向。但遺傳因素與散發惡性腫瘤如宮頸癌的因果關系尚不清楚。
 
 Horn等仔細調查了737例經手術治療的宮頸癌患者的癌癥家族史,對有和沒有癌癥家族史的宮頸癌患者的確診年齡、盆腔淋巴結轉移和預后等進行統計學分析。(Euro J Obstet Gynecol Repro Bio 2002,101∶ 54)
 
 結果發現,159例(21.6%)患者的一級親屬患有不同部位的惡性腫瘤,其中約一半為母親受累,30%為父親受累,11%為多個一級親屬受累。有11例患者不僅一級親屬,二級親屬也患惡性腫瘤。37例患者的女性一級親屬患下生殖道腫瘤;另11例的母親或姐妹患宮頸癌,占所有有癌癥家族史患者的6.9%。有家族史患者的平均年齡與無家族史患者無顯著差異。但一級女親屬患宮頸癌患者的平均年齡(37歲)明顯低于那些一級親屬患外生殖器惡性腫瘤的患者(45歲)。有家族史者與無家族史患者相比,組織學證明的盆腔淋巴結轉移率無顯著差異。但有家族史患者的平均5年生存率(85.6%)高于無家族史者(74.6%),前者的總生存時間[(126.6±3.7)個月]也高于后者[(119.1±3.2)個月]。
 
 有癌癥家族史的宮頸癌患者的總生存時間較長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研究者認為,可能與有家族史患者放療效果更好有關。由免疫應答基因調控的輕到中度遺傳性免疫抑制可能在宮頸癌的家族聚集中起一定作用。需要做進一步研究確定這些病人的免疫功能狀態及遺傳多態性。
 |  
 
							
								| 中國導醫網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中國導醫網同意并注明出處。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聯系我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