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CT腦掃描與核磁共振(NMR)掃描   NMR掃描是當前對腦瘤診斷最有價值的診斷方法。陽性率達95%以上。能夠顯示出直徑1cm以上的腦瘤影象,明確腫瘤的部位、大小、范圍。腫瘤的影象多數表現為高密度,少數為等密度或低密度,有些腫瘤有增強效應(注射造影劑后),有助于定性診斷。因此,凡臨床疑有顱內腫瘤者,宜作為首選。    近來有應用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可顯示腫瘤影象和局部腦細胞功能活力情況。核素腦掃描則已少用。   3.腦血管造影:通過腦血管顯象,視其位置正常或有移位以判斷腦瘤的位置,從異常的病理性血管可為定性診斷參考依據,還有利于與腦血管病鑒別。其中尤以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術顯象清晰。   4.腦室造影與氣腦造影:過去應用較廣,目前只作為必要時的一項補充檢查。對了解腦室內腫瘤,垂體腺瘤有一定價值。   5.腦超聲檢查:A型超聲一般只能從腦中線波移位與否為定位診斷參考。B型超聲有時能使腫瘤顯象。手術中可利用其作為一種探察手段,指示腦瘤的深淺與范圍。   6.腰椎穿刺與腦脊液檢查:僅作參考,但在鑒別顱內炎癥、腦血管出血性疾病有特殊價值。顱內腫瘤常引起一定程度顱內壓增高,但壓力正常時,不能排除腦瘤。腦脊液化驗,腦瘤有時顯示蛋白含量增加而細胞數正常的分離現象,而腦膜炎急性期常是蛋白與細胞數同時增加,慢性炎癥時,細胞數已減少或已正常,而蛋白含量增高,易于混淆。可參考病史作分析。需要注意,已有顯著顱內壓增高,或疑為腦室內或幕下腫瘤時,腰穿應特別謹慎或禁忌,以免因腰穿特別是不適當的放出腦脊液,打破顱內與椎管內上下壓力平衡狀態,促使發生腦疝危象。   7.內分泌方面檢查對診斷垂體腺瘤很有價值,此外酶的改變、免疫學診斷亦有一定參考價值。但多屬非特異性的。   8.CT腦定位定向活檢:是一種定位準確、損害較小且能明確腦瘤病理性質的手術診斷方法。可為腦瘤的治療提供可靠依據。 
 
 
 共2頁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