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期:
									2006
									-
									10
									-
									08
									  作者:
									
									  來源:
									
									  責編:
									
									  閱讀次數: |  
							
								
									| 系發生于胰腺的一種惡性腫瘤。
   胰腺癌有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占大多數;繼發性者少見,多由毗鄰器官癌腫如胃癌等擴展或轉移而來。原發性胰腺癌占人體所有癌癥的2%~4%,好發于胰頭部(約占80%),其余在體部或尾部。
   [診斷要點]
   一、臨床表現
   1、腹痛 為最早出現的癥狀,多見于胰體及胰尾癌,位于上腹部、臍周或右上腹,性質為絞痛,陣發性或持續性、進行性加重的鈍痛,大多向腰背部放射,臥位及晚間加重,坐、立、前傾位或走動時疼痛可減輕。
   2、黃疸 在病程的某一階段可有黃疸,一般胰頭癌黃疸較多見,且出現較早,癌腫局限于體、尾部時多無黃疸。黃疸多屬阻塞性,呈進行性加深,伴有皮膚瘙癢等癥狀。
   3、約90%患者有迅速而顯著發展的體重減輕,在晚期常伴有惡質。
   4、乏力與食欲不振甚為常見,尚可伴有腹瀉便秘、腹脹、惡心等胃腸道癥狀。部分病例可出現脂肪瀉和高血糖、糖尿。 
5、由于癌腫潰爛或感染,亦可因繼發膽管感染而出現發熱。
   6、部分胰腺體、尾部癌腫可見肢體靜脈的血栓性靜脈炎,而造成局部肢體浮腫。
   7、體格檢查除發現黃疸外,可有上腹部壓痛。晚期可于上腹部觸及結節狀、質硬之腫塊。如黃疸伴有膽囊腫大,則為胰頭癌的重要依據。由于膽汁淤積,常可捫及肝臟腫大。如癌腫壓迫脾靜脈或脾靜脈血栓形成時,可捫及脾腫大。
   8、晚期病例可出現腹水,并可在左鎖骨上或直腸前陷凹捫及堅硬及腫大的轉移淋巴結。
   二、輔助檢查
   1、癌腫如破壞胰島后,可出現尿糖陽性及血糧增高。
   2、血沉大多增速。
   3、早期有胰管梗阻時,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常可高于正常。
   4、當有阻塞性黃疸時,可有血清直接膽紅素增高及亮氨酸轉肽酶、堿性磷酸酶增高;尿液中膽紅素大量增加。
   5、胃腸道X線鋇餐檢查 胰頭部癌腫可顯示十二指腸框部的擴大;胰腺體或尾部癌時,于胃大彎或十二指腸第3部分或結腸有受外物壓迫的現象。 
   6、逆行胰膽管造影,胰管不規則彎典,局限性、狹窄性或突然中斷。在檢查過程中收集胰液作細胞學檢查可提高診斷率。
   7、選擇性腹腔動脈造影 主要表現為胰內或胰周動脈、靜脈形態的變化。
   8、CT掃描 主要表現為局部腫塊,胰腺部分或全部外形輪廓異常擴大,胰腺周圍脂肪層消失。
   9、B超 能顯示2cm以上的胰腺占位病變。形態上呈局限性腫大或部分葉狀改變。超聲波檢查為非創傷性,且簡便,有價值。
   10、核素掃描75Se--蛋氨酸,可見癌腫部呈放射性稀疏冷區。
   11、腹腔鏡及胰腺活組織及細胞學檢查,可獲胰腺病變的直接證據。
   12、十二指腸引流液檢查 膽汁及胰液均減少。胰泌素及促胰酶素作胰外分泌功能測定,發現胰液總量及胰酶和重碳酸鹽含時均減少。
   13、腫瘤標記檢測 如CEA、胰腺癌相關抗原、胰腺胚胎抗原、糖抗原CA19-9、Du-PRN-2等,均對胰腺癌的診斷有相對特異性。
   [治療措施]
   1、早期手術切除癌腫是唯一有效的根治方法。
   2、如癌腫已廣泛轉移,已無法根治,則可作膽囊--空腸吻合術,以消除膽管梗阻或黃疸。
   3、化學治療 效果不好
    (1)5Fu 每次500mg,每日靜注1次,連續3~5d后,改為隔日1次,每次250mg,總劑量視毒性反應而定,一般以7.5~10g,為一療程,休息1~2周后,可重復療程。 
    (2)MMC30~50ug/kg,一般成人每日2mg,溶于生理鹽水10~20ml中,1次靜注,60~80ml為一療程。
    (3)SMF方案 鏈唑霉素1g/m2, 5Fu600mg/ m2,于1、2、5及6周分別靜注1次。MMC10mg/ m2,第1周靜注,第9周開始可再重復1次上述療程。
    (4)FAM方案 5Fu600mg/ m2; ADR 30mg/ m2, 第1、5周靜注;MMC10mg/m2, 第1周靜注。
   最近有用介入化療的方法,反應較全身化療稍輕,其確切療效仍在探索中。
   4、放射治療 最近有人開展植入放射源的胰腺近距離放射治療,對延長生存期有一定作用,且止痛效果明顯。
   5、對癥治療 對頑固性腹痛者有采用50%乙醇作腹腔神經叢注射或作腹腔神經切除術。胰酶或多酶片、碳酸氫鈉糖衣片、中性脂肪可減輕脂肪瀉。 
   6、抗癌中藥治療 可作為綜合治療的措施之一,適用于一些不適合手術和放、化療或手術后復發的患者。河北傅山中醫腫瘤醫院運用高科技成果開發研制的細胞分子調節劑抑癌中藥"傅山神"系列制劑(水丸、膠囊、口服液等)和抑癌針劑,打破了"毒癌、殺癌、抗癌"的"傳統思維定勢",藥物本身毫無毒性,也不對癌瘤產生直接的正面刺激,它是細胞基因療法在臨床上的應用。其克癌原理是:抑制癌瘤新生血管網的形成,阻斷癌細胞的營養供應,切斷癌細胞的新陳代謝渠道,造成癌瘤得不到營養來源而逐漸枯萎,廢物不能排出而逐漸變性壞死,而且不傷害正常細胞。在增強機體自身的免疫功能,促進機體抗癌免疫監護系統的再生,激活各類殺癌細胞的同時,調節細胞周期引擎分子和細胞動力,使失控的癌細胞恢復正常的周期節律,讓癌細胞發生逆轉。該藥配合放、化療,可明顯減輕放、化療的毒副作用,提高白血球的數量。即使已失去手術、放化療機會的晚期患者,也可控制轉移、減除癌痛、改善證候、提高生存質量、延長帶癌生存期。 |  
 
							
								| 中國導醫網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中國導醫網同意并注明出處。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聯系我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