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垂體瘤垂體瘤是發生在垂體上的腫瘤,通常又稱為垂體腺瘤,是常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之一,約占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10-15%。絕大多數的垂體腺瘤都是良性腫瘤。專家還提醒:腦腫瘤的檢查方法眾多,臨床上的治療方法也很多,神經內、外科醫生必須對病人進行定位檢查。盡管通過詢問病史和神經系統檢查可較好的定位,但多方位的檢查更能準確的定位腫瘤,這些影像學資料也常被神經外科醫生和腫瘤放射治療學醫生用于制定治療方案。腦垂體瘤需要做什么檢查?下面我們來看看專家為你介紹腦垂體瘤需要做什么檢查?   一、磁共振檢查   磁共振檢查是垂體瘤的診斷方法之一,正常的垂體組織消失,代之以軟組織腫塊,約2×3cm大小,鞍隔隆起,視交叉受壓,鞍底下陷,一側海綿竇受侵犯。   二、CT掃描檢查   診斷垂體瘤應先進行CT掃描檢查,這樣診斷垂體瘤才又一定得價值,也有一定限制。垂體瘤腫塊的密度略高于腦質,周圍腦池和腦室含低密度的腦脊液,均可被CT掃描所發現。靜脈滴注含碘造影劑增強腫瘤密度,更可提高腫瘤的檢出率。但是較小的垂體瘤,可被垂體附近高密度的骨質和低密度的蝶竇氣房所掩蓋。   三、頭顱平片及分層攝片   垂體瘤的診斷方法有很多,頭顱平片及分層攝片屬于其中一種。當垂體瘤在鞍內生長時,早期體積小者并不影響蝶鞍。此后,腫瘤繼續增大,引起輕度局限性的骨質改變,于薄層分層片上可發現蝶鞍一小段骨壁輕微膨隆,吸收或破壞。繼之則呈典型鞍內占位性改變,蝶鞍前后徑、深徑、寬徑和體積超過正常,蝶鞍擴大呈杯形、球形或扁平形。向鞍旁生長則呈鞍旁占位改變,鞍底呈雙重輪廓,腫瘤巨大者可破壞鞍背和鞍底。垂體瘤出現病理鈣化斑的約占1.2~6.0%。   以上已經詳細介紹了,希望對廣大患者有一定的幫助。如果你還有更多的疑問的話,你可以咨詢在線的專家,免費幫你在線解答。 |